青春期前后孩子的性教育
青春期前后孩子的心理發育階段的年齡按照專業書籍上講,大概應該在11-13歲,但是我個人認為那已經晚了。因為這個數據是在上個世紀統計出來的,
2025-02-16
青春期前后孩子的心理發育階段的年齡按照專業書籍上講,大概應該在11-13歲,但是我個人認為那已經晚了。因為這個數據是在上個世紀統計出來的,而現在的互聯網時代資訊非常發達,如果父母給與孩子的知識不到位,孩子們可能從其它地方獲得。因此我認為現在中國社會階段,應該從8歲左右開始為青春期作準備。
這個階段關注孩子性認知成長的幾個重點:
1、給與孩子愛的關懷
繼續關注孩子的內心,多使用陪伴式聆聽、主動式聆聽的方式進行交流、多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給與她愛好的支持。
即便孩子看似不接受,也要持續給與關懷,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能夠給與比較及時的支持。這樣,孩子對于父母的安全感比較夠,如果發生什么困惑和危險,都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引導。
孩子的原動力來自于父母曾經陪伴和支持的經驗,來自于父母曾經陪他一起做他不會做的事情,注意,父母不是替孩子做,而是陪伴和支持他自己做。
在我們身邊的父母有一個相對比較共性的表現,那就是孩子在上學之前,給與的呵護還是比較多的,在上學之后,由于學校有了一個成績的硬性要求,于是很多父母的角色會突然轉換,變得很嚴厲,成為一個“老師”的角色。
事實上,父母永遠都不能成為類似學?;蛘呱跛茖W校的“老師”,父母就是父母,父母可以協助孩子的智力學習,然而父母的主要角色功能不是“教學”。如果學校、社會、老師負責教育孩子的腦力思考力,而父母更多是負責培養孩子情感、心智。
還有的父母,發現孩子一二年級后相對比較獨立了、有了一定的自控力,就忙于自己的生活和事業的發展,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關注。有的父母把孩子很小就全托進了學校,或者很早就送出了國,有些父母直接把孩子交給保姆或者家庭教師,孩子幾個月不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頓飯,更不要說談心了,他感覺不到真正被愛過。
父母角色的缺失,導致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心理就特別容易出現斷層。而一旦出現心理和情感斷層,就會有心理能量受阻,影響到孩子正常的潛能發揮。如同一個孩子的肉體出生需要母親十月懷胎,早產兒就容易出現各種生理的虛弱狀況;同樣,一個生命成長的心理過程中也需要有心理臍帶的脫落期,在有的心理學中談到至少是12歲,如果父母強行脫離的時間過早,孩子就不可能真正地獨立和成熟,表面上的一些成熟行為可能在多少年后出現反差。而我們中國孩子的物質生存能力的獨立性培養過于緩慢,同時心理需求期被強行脫離得卻過早。
愛是孩子心靈動力的加油站,一個人如果缺乏被愛、被肯定的經驗時,他根本不敢接受別人給他的愛,而且也沒有原動力去愛、去付出,于是可能會停止在自己的世界中,而缺少和外界的連接,于是出現網癮、電視癮、藥癮、性關系成癮等等成癮現象。
不論父母是否在身邊,如果這個階段的心理關注度不夠,孩子很容易早戀,或者出現沉溺性手淫。如果他的身邊充滿了愛的關系,就不需要在生活中找刺激。父母們需要多花時間與孩子一起生活,免得孩子在精神情緒沒有滿足時,找性、游戲機、網絡、打群架、飚車的刺激。
盡管在這個階段的社會物質高速發展,父母需要很努力地工作,在社會上有一足之地,然而畢竟生活并不僅僅是事業和成就,還有家庭、有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忽略孩子的需要,那么孩子長大后帶來的問題,可能會給父母帶來更多的困擾。
2、給與孩子性別角色的確認
讓孩子喜歡自己的性別、也喜歡異性的性別,這對于孩子未來的人際關系和婚姻關系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有些家里重男輕女(不見得是所有家庭成員都是如此),可能會讓女孩子對自己的性別感覺到悲傷或者厭惡,因此出現對于自己性別的不認同,在一些行為表現上不愿意呈現女性角色的特征行為。這樣的女性即便成人之后,身體長得非常性感,行為舉止更多偏向男性,并且在性關系上會有不順暢的感覺!
或者一些家庭覺得小時候的衣服都可以混穿、女孩男孩沒分別,因此,男孩一直穿著女孩的衣服,甚至有的父母由于喜歡女孩,卻生了一個男孩,因此像疼愛女孩一樣過于嬌養男孩,這樣的男孩長大后,可能會有對女性性別的偏向;而有的女孩子,父母不允許這個階段穿色彩鮮艷的衣服、不允許觸碰同性大人的化妝品和裝飾品,擔心孩子會過于虛榮,因此也有可能壓抑本身性別角色的發展。
同性父母在這個階段,對于孩子一定要有關于性別的社會行為的分享和體驗,只是要告訴孩子什么時候可以使用、使用的度如何。
另外,父母雙方的相處模式,也會影響孩子對性別的認同。
如果父母雙方相處和諧,孩子對兩性的認同都會非常好。如果父母雙方角色不平衡,對于孩子的影響非常巨大。
例如,如果一個家中被引導認知為:父親無能、母親是頂梁柱,并且母親對父親有埋怨。女兒可能會對男性性別產生不認同、不信任,即便將來談戀愛的時候希望找個能夠依靠的地方,也不會真正相信對方,從而表現得自我很堅強、不服輸,容易出現婚姻破損的現象;或者可能因為潛意識中不愿讓對方為自己承擔,從而遲遲不戀愛、不婚;嚴重的或者可能會出現同性戀。
而兒子則可能對于自己的性別角色不是非常認同,各種人際關系中、尤其是親密關系中,無論外在表現出多么自信,面對女性時容易產生妥協、不敢堅持自己的權利,有的還可能不相信或者不愿意接受同性的幫助;嚴重的甚至可能出現自虐和自毀傾向。
實際上,過去重男輕女不好,但也不要想把男性踩在腳底下,不論父母雙方誰在天平之上、誰在天平之下,對于孩子兩性認知都是有很大影響的。
夫妻雙方的和諧至關重要,這和兩個人是否當著孩子面爭吵無關。一對從來也不在孩子面前吵架的夫妻,孩子會從雙方的肢體語言、對某一件事情反應時的表情看出父母發生了什么,并且這樣的方式也讓孩子學會了不正面地面對沖突;父母即便有當著孩子面爭吵,但是能夠和諧處理,這對于孩子的影響也會是正向的,讓孩子在現實的沖突中看到了如何解決爭端,對于孩子內在的女性和男性能量的平衡,有著天然的啟示作用。
3、在性的同時,強調愛。
愛不僅僅是一種感覺,更加是一種態度和責任。
看到過一篇報道,在一節面對10歲左右孩童的性教育課上,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性”字,然后讓學生把自己因此而聯想到得有關內容都寫在黑板上,當然,寫下來的內容自然是五花八門的。
然而,老師皺著眉頭說:“大家的想法中都缺少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
然后她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愛”字。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
讓孩子知道:沒有愛的性是動物的簡單繁殖行為,充滿愛的性卻成為兩個人之間非常圣潔和充滿療愈性的能量。因為兩性的性愛就是對于在嬰兒期不夠滿足的母親撫慰之愛的延續。當兩個心靈和身體被全然地接納并相互呵護,這就是一種最大的被認同的能量。
同時還要讓孩子知道,這種能量并不是隨意就可以使用的,當我們不知道如何駕馭的時候,就可能會過于泛濫地使用它。正是因為它的療愈性之大,因此更加需要珍惜和慎重使用。
杜普森博士曾經在女兒10歲左右的時候送給她一條鑰匙,代表打開她內心的一把鑰匙。多年來她信守一個誓言,那就是這把鑰匙只能送給一個男人,那就是愛她一生的那個男人。
當然,博士本身是宗教信徒,信奉一生只愛一個人,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然而在現在的社會不見得被所有的父母接受,甚至于孩子們自己長大也未必會立刻知道什么樣的人能夠適合自己婚娶,但是至少我們可以通過它了解,要讓孩子慎重對待性和性愛,從小就要開始培養這個意識!
可以戀愛,但要在合適的時期來做分享這種美好的感受;可以嘗試戀愛,但不要輕易用性來表示愛!
4、在性的同時,強調責任。
在漸進式的過程中幫助孩子了解關于性別成長具體要做的事情,讓他們為未來做準備。
從小讓孩子了解長大后的生理行為和特征非常必要。
以往有很多年輕人進入婚姻,都不了解對方的身體是怎么回事。
比如,夏天女孩子來例假了,男生因為不懂照顧,給女孩倒冰水喝,本來是好意,卻讓女孩心里不舒服。
又如,結婚后,男士遺精了,女士很生氣,你怎么有這么丑的事?或者,我在你旁邊,你為什不拿我當回事?等等。
生理上的不同,以及如何相互照顧,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該有所了解,并且從大人的相互配合中學會相應的知識。
孩子大約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就要準備,慢慢讓他們了解:
男生會夢遺、女生有月經,都值得慶祝,都是美好的事,因為他(她)長大了。
也或者,可以再早點用真實的生活讓他們來感受這個部分的內容。對于女兒和兒子都有權利知道,媽媽每個月會有幾天不舒服,需要一些什么樣的幫助---需要多休息、喝熱水、少提重物等等。小女孩現在沒有,是因為身體沒有成熟,當十多歲有這個表現的時候,說明身體相對成熟了。
媽媽如何看待月經,也會影響孩子未來對性的看法。媽媽如果覺得月經非常痛苦,女兒可能會懼怕這份痛苦,因而對自己的女性角色不能足夠認同;而兒子會對于女性角色即便多分可憐,卻沒有足夠的尊重。如果媽媽和爸爸同時月經期的表現是尊重的,因為需要每個月都這樣,才能夠生下寶貝,而這個過程中,有些不舒服,也是愿意承受的,因為相對得到你來說,它是值得的!孩子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同時感受到母親的偉大和父親的慈愛。
同性的父母也同樣可以在一起沖涼的時候,和孩子談談彼此身體的不同,一般來說,很多孩子會主動和同性父母談起,“爸爸,你為什么胳肢窩下有毛,我沒有?為什么你的雞雞這里有毛,我沒有?”“媽媽,為什么你要穿這個(胸罩)、而我沒有?”父母甚至可以乘機引導孩子進一步觀察彼此的不同,然后告訴孩子說,“這就是未來的你,可能會有些不一樣,但大致方向是一樣的。”順勢就可以告訴孩子兩性身體成熟的階段性。這樣的身體教育非常自然。
還有的時候,大人和孩子一起看電視,看到類似小女生早孕、流產等的報導或故事情結,可以和孩子展開討論,告訴孩子“媽媽很舍不得那個小女生單獨面對這種事情”,讓孩子體會到別人的感覺。也讓男孩感覺到,別讓這個小女孩單獨面對這么痛苦的事。
父母如果不提供孩子這些知識,他們就會找與自己年齡相當的孩子,一起看黃色書刊、看網絡雜志。對于孩子的身心成長更加不利。大部分青春期孩子的問題是,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總是不敢尋求父母的支持,因此在外界尋找支持的過程中,可能會越滑越遠。
與其如此,父母不如和孩子客觀地一起面對。讓孩子在遇到性成長方面的問題時,敢于和父母探討,才能得到更多正面的、安全的幫助。
4、對于需要,要延遲滿足
每一個生命情感成熟的很重要的一項指標,就是對于需求的延遲滿足。
爸爸要經常告訴兒子:嬰兒期是以自我為中心,他想要就立刻要拿到、得到,而成熟的人需要學會等待,等待在合適的時機做這件事情。事實上,這個事情需要在孩子兩三歲左右,就要著手找機會“刻意”讓孩子多等一小會兒。這樣孩子長大以后,對于性的沖動也能夠具備一定得克制能力。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把一群四五歲的孩子帶入一個教室。講臺上放了一盤子的糖果。老師宣布,如果立刻就要吃糖果的,只能被允許吃一顆;如果能夠等到晚上再吃的,可以被允許吃兩顆。根據長期的跟蹤調查,在這些孩子高中時期,發現那些能夠等到晚上吃兩顆糖的孩子,他們的學習成績、人際關系、各方面的影響力都超過了那些立刻就要吃糖果的孩子們。
因此,延遲滿足,不僅僅在性行為的自控上能夠有所幫助,甚至在其它各個方面都會有所幫助。
在這一點千萬記得的是,“延遲”滿足,不代表簡單地壓制需求!可以參考兩本書中的引導技巧。并且在《在愛中建立規則》一書中我也談到了關于成年人“延遲滿足”的一些內容,便于給孩子示范。
5、增加體育運動、舒緩過多的性能量
孩子的精力一般是比較旺盛的,如果他整天一個人獨處,就比較容易壓抑,從而需要刺激,性沖動自然就很強。
另外,不能僅僅關注孩子的學習需求,智力活動很高時,和沒有人愛、沒有創造性的活動一樣,性的欲望都會很高。
因此,需要注意孩子的智力活動和體力活動必須平衡,。要盡量減少孩子的在家時間,增加各種體育運動,鼓勵孩子多做一些運用體力的活動,如游泳、爬山....等各種不同的體力活動,用以分散和舒緩孩子們較多的生理性能量。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投稿整理編輯發布,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應有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文章、圖片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發送到管理郵箱舉報,且提供抄襲的相關證據,一但查實,會在24小時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相關推薦
最新推薦
熱門排行
為什么男同性戀容易患艾滋病 這些不能忽略
對于男同性戀而言,艾滋病一直都是非常嚴峻的一個話題,那么為什么男同性戀比較容易患艾滋病呢?下面就讓我們好好來分析下。男同性戀容易患艾滋
月經期性沖動時能自慰嗎?
問:月經期性沖動時可以自慰嗎?有什么不良的影響嗎?答:經期人的心理狀態和體力需要一個恢復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子宮,卵巢等性生殖器官需要
如何解決青春期性心理問題
有很大的一部分人群都會產生莫名的一種性恐懼,對男性的性沖動,會陷入一種矛盾的心理,有些男子會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是同為女性怕羞的緣故
青春期性心理 男孩喜歡你有哪些表現
青春期性心理,男孩喜歡女孩時表現心理如下:對你說的話題很感興趣如果她喜歡你,她會對你說的話題很感興趣,可能你說的只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
揭秘少女青春期性心理叛逆的根源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的青春期性心理都是有些叛逆的,可是我們卻并沒有深入的了解這種叛逆的根源。只有了解了他們叛逆的根源,我們才能夠對癥下
讓孩子遠離媽媽的乳房
孩子們接觸到的第一個是媽媽的乳房,但是隨著孩子們的長大,爸爸媽媽卻發現孩子依戀乳房,這時你們不要緊張也不要采取任何強制措施,要注意留
怎么控制手淫 方法是什么
手淫能很好的釋放對性的需求,但經常手淫會危害健康,需要進行控制次數。那么,怎么控制手淫?一、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尋找另一個出口填滿你的
青春性教育:密談青春期男女性愛行為的危害
青春性教育:密談青春期男女性愛行為的危害少女的性行為往往與早戀有關。少男少女往來頻繁,異性相處,免不了會發生性的欲念。甚至有的天真少
四種女人不能吃避孕藥 血液病很可怕
避孕藥雖然效果好,但不是所有女人都可以吃的,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下哪些女人是不能吃避孕藥的。哪些女人不能使用避孕藥1、血液病及內
女性補陽氣首選 泡腳曬太陽
女性冬季手腳冰涼,臉色差、腸胃弱,月經不調、宮寒痛經,不愛說話,總是覺得睡不醒……都是陽氣不足的表現。陽氣不足自然就要養陽,但是陽氣
相關評論